方向一:特色發酵食品微生物資源開發與應用
1. 研究領域
(1)乳酸菌資源挖掘與開發;(2)釀酒微生物資源挖掘與開發;(3)特色發酵食品微生物菌種篩選與功能評價。
2. 優勢與特色
主要面向乳酸菌和白酒釀造産業關鍵技術開展研發。通過乳酸菌菌種資源庫建設及具有優良發酵特性菌株的篩選,旨在解決華中地區無乳酸菌菌種資源庫和無産業化知名益生菌的現狀;通過建立固态法白酒釀造基質中未培養功能微生物類群的純培養方法和高産功能因子微生物功能菌株應用,旨在構築功能白酒的标準化生産流程,推動襄陽市白酒産品的升級。構建了華中地區最大的乳酸菌資源庫,與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蒙牛集團和湖北省石花釀酒股份有限公司建立了實質性合作關系;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省部級科研項目4項,發表高水平論文110餘篇。
方向二:特色農林健康食品創制與産業化推廣
1.研究領域
(1)澱粉質食品加工與高值化技術;(2)特色果蔬保鮮加工與技術集成;(3)特色食用菌資源開發與利用。
2.優勢與特色
地方特色農林産品保鮮與加工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方向以鄂西北地區大宗谷物以及山藥、葛根、食用菌等特色農林産品為研究對象,系統研究組分特性、加工适宜性、感官和質構特性,采用高壓、微波、微膠囊等新型加工技術,逐步實現傳統食品工業化、标準化、工程化及智能化生産。與三傑面業、卧龍山藥、葛百歲葛業、孔明菜食品等區域産業化龍頭企業合作緊密,共建了湖北省食品配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省部級項目4項,市廳級項目5項,企業橫向項目5項;獲批湖北省高校優秀中青年科研團隊1項,楚天學子1人;發表高水平論文107篇,其中SCI論文20篇,EI論文3篇,CSCD論文19篇,中文核心39篇;發明專利授權3項,獲襄陽市科技獎勵2項。
方向三:生物活性組分與膳食功效評價
1.研究領域
(1)活性物質提取、結構表征與活性研究;(2)植物天然産物的臨床營養與膳食研究;(3)功能性食品和特醫食品的開發與研制。
2.優勢與特色
植物天然産物在食品、醫藥和健康領域有着廣泛的應用。本方向緊扣“健康中國”主題,服務于漢江流域大健康産業,依托區域内豐富的植物資源,在特色植物活性物質資源挖掘、生物活性評價、營養與膳食、功能食品和特醫食品等方面開展技術研發和産業化工作,在天然産物活性研究方面積累豐富經驗。承擔國家級項目5項,省部級項目6項,市廳級項目17項,授權發明專利15項,發表SCI收錄論文30篇,出版專著教材5部,獲得省級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指導學生獲得省級國家級學科競賽32項,獲批襄陽市級實驗平台2個。
方向四:食品産地環境生态修複與安全檢測
1.研究領域
(1)食品低碳循環生産與生物質材料開發;(2)食品産地環境監測與生态修複;(3)食品安全檢測與風險評估。
2.優勢與特色
本方向聚焦食品可持續發展、食品低碳化生産和食品全産業鍊安全,采用物理改性、工業催化、生物技術等手段,針對生物基産品、生物燃料、生物材料、有機肥料應用需求,系統研究農産品副産物等可再生有機物料組分差異及高值化利用的新方法、新理論和新技術;依托食品安全分析檢測平台,開展農産品産地、加工、流通等環節的安全檢測與風險評估;研究農殘、重金屬超标等食品原料産地土壤的生态化修複技術。依托低維光電材料與器件湖北省重點實驗室、湖北省農業大數據處理技術研發與應用國際科技合作基地、校級環境生态協同創新中心,本方向在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方面取得較好成效。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5項,獲得省部級科技進步獎2項、省級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授權國家發明專利13項,發表高水平論文70餘篇,将在襄陽打造長江經濟帶重要綠色增長極上貢獻更多智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