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永利集团304官网手机

“三師協同”全面落實工科類專業本科生實踐創新能力的培養
2020-09-11 17:40:08 來源: 浏覽:
成果名稱 “三師協同”全面落實工科類專業本科生實踐創新能力的培養
獲獎情況 2017年湖北省第八屆教學成果獎一等獎
主要完成人 梁英、湯尚文、和平、汪萬強、胡若飛、戴高鵬、葉萬海、郭壯

實施背景

1)本科生參與實踐創新能力培養環節的内生動力不足,對專業的認同度不高,對實踐創新能力的重要性認識不夠。

(2)人才培養未充分考慮本科生個性發展需求,導緻能力培養效果不顯。

(3)實踐創新能力培養體系建設的滞後制約了學生能力的培養。

主要舉措

(1)構建了“三師協同”的實踐創新能力培養機制。“三師協同”的實踐創新能力培養機制其主要特征在于樹立了思想輔導先行的培養理念,針對性的開展思想輔導,激發學生主觀能動性,引導學生通過“個性化實踐創新能力培養方案”的實施來實現能力的提升。

①“三師”是能力培養的引導者。“三師”是指思想、學業和企業導師,職能包括思想輔導、學業引導和實踐創新指導。分别由社會經驗豐富的高職稱教師和輔導員、教學科研成果突出的中青年教師、實踐經驗豐富的企業技術人員組成。

②“協同”是能力培養的方式。“協同”指“三師”在職能分工和實施具體的培養環節時,根據所擅長的領域既相對分工又相互融合。三師建立有效的溝通機制,實時掌握學生思想動态,調整培養策略;以學生思想動态為依據,共同制定培養方案,引導學生走上專業之路;共同完善和實施培養過程,實現能力的培養。

 ③“實踐創新能力”是能力培養的目标。“實踐創新能力”由創新品質、創新技能、創新環境組成。“創新品質”是指主動的創新意識和思維;“創新技能”是指對已有知識的運用、改進和重建以及對技術、工藝、産品的研究與發明;“創新環境”是指有利于培養本科生能力的軟環境(體制機制、文化環境等)和硬環境(實驗實訓場所、儀器設備等)。

④個性化實踐創新能力培養方案”是能力培養的途徑。充分考慮學生基礎、能力差異、興趣和關注點的不同,三師協同指導學生制定個性化實踐創新能力培養方案,滿足不同類型學生的需求。

(2)構建了互聯網思維下的實踐教學體系,為能力培養提供保障。以互聯網自主、開放、共享、合作的思想,落實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重組、優化和完善現有實踐教學體系,從管理機制、實踐課程、實踐平台、教師能力等方面,為三師協同育人機制的落實提供保障。

①借鑒“互聯網用戶思維”進行實踐教學機制建設,實現從“管理者”到“服務者、引導者”身份的轉變。探索“自下而上”的機制建設模式,依據“用戶需求”制定培養目标,注重培養過程的“用戶體驗”,制定相匹配的實施路徑和措施來保障目标的達成。

②利用互聯網技術建設實踐教學平台,提升平台運轉效率,體現“互聯網流量思維”。一方面建設了集虛拟仿真、網絡化學習、實驗室及儀器預約、教學評價與反饋、在線論壇等功能于一體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和實踐教學手機APP;另一方面,通過加大投入和整合重組,建設了大學生課外實踐創新能力培養平台。

③借鑒“疊代思維”進行課程建設,及時調整和完善課程内容,保持課程的吸引力。

④加強教師能力建設,落實培養過程。組織教師開展“互聯網+”技術培訓,以“互聯網+背景下的實踐教學改革”為主題,開展特色教研活動,激發教師的育人熱情,促進教師能力的提升。

主要成效

①學生對專業的認同度和滿意度大幅提升。專業認同度由2012年的72.7%提高到2016年的94.4%,學生對實踐教學質量的滿意度由2012年的67%提高到2016年的93%。

②學生實踐創新能力顯著提升。學生參加各級各類學科專業技能訓練、競賽的比例達到93.3%,2012年以來獲得各類學科競賽獎86項,發表科研論文56篇、參與申請專利41項、撰寫調研報告26篇,創新能力、創業意識得到培養與鍛煉。

③學生個性化培養,形式多樣、點面結合,亮點突出。通過“三師協同”,組建了36個學生團隊,對學生進行各類專業訓練和創新能力培養。如由學業導師郭壯博士所指導的學生團隊,該團隊發表學術論文9篇;主持各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7項;獲省級創新創業競賽三等獎2項;與襄陽晚報集團合辦《生活實驗室》欄目10期; 2015年12月,該團隊所在的團支部被團中央學校部授予全國高校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示範團支部”榮譽稱号。

④畢業生考研錄取率和就業創業能力穩步上升。學生考研錄取率穩定在26%以上名列全校第一,學生創業率達到9.2%,畢業生就業率一直保持在98.5%以上,畢業生的工作能力得到多數用人單位的肯定。

特色亮點

(1)形成了“三師協同”的實踐創新能力培養機制,樹立了思想輔導先行的培養理念,以全面了解學生思想動态為前提,針對性的開展思想輔導,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實踐創新能力培養的熱情,引導學生通過“個性化實踐創新能力培養方案”的實施來實現能力的提升。

(2)以自主、開放、共享、合作的“互聯網思維”重組、優化和完善現有實踐教學體系,從管理機制建設、實踐課程建設、平台建設、教師能力建設等方面,為三師協同育人機制的落實提供保障,從而實現培養目标。

 

】【 打印    收藏】 【關閉
上一篇基于卓越工程師的食品類專業“階梯遞進,雙證通融”人才培養模式實踐

最新内容

熱門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