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永利集团304官网手机

基于卓越工程師的食品類專業“階梯遞進,雙證通融”人才培養模式實踐
2020-09-11 17:43:55 來源: 浏覽:

成果名稱

基于卓越工程師的食品類專業“階梯遞進,雙證通融”人才培養模式實踐

獲獎情況

2017年湖北省第八屆教學成果獎二等獎

成果完成人

餘海忠、于博、李雲捷、吳進菊、孫永林、王海燕、劉傳菊、吳康

實施背景

為了切實加強學生從業資質知識與能力的培養,提升學生解決現場複雜工程問題的能力,培養合格的食品行業現場工程師和初級産品研發工程師,基于1994年人大常委會通過的“職業資格認證制度”和2010年教育部啟動的“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這兩大時代背景,以我校食品類專業獲批并實施的“湖北省戰略(新興)支柱産業人才培養計劃”、“湖北省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為契機,針對目前食品類專業人才培養中存在的“工程實訓不飽滿”、“校企合作難深入”等發展瓶頸,以行業從業能力需求為導向,以專業核心工程能力培養為目标,對地方高校食品類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校内外協同培養機制等進行了深入研究與實踐。

主要舉措

(1)構建了基于卓越工程師的“階梯遞進,雙證通融”的人才培養方案。以不同學期設置的不同核心課程群,實現專業核心工程能力培養與職業從業能力的無縫對接。

(2)構建了基于學業導師制和PRP項目的大學生校内創新訓練實施方案。學業導師以學生學業規劃和創新訓練指導為核心任務,兼具學生心理、考研與就業指導等職責,大學四年全程指導。

(3)形成了基于項目的産學研相結合的“校内外”人才協同培養推進機制。打造“雙師型”教師隊伍,深度挖掘和充分利用校内外“協同育人”教育資源。

(4)構建了基于全産業鍊式的“講、訓、展、評”教學組織形式與學業評價模式。該模式根據食品行業特點,結合“講、訓、展、評”的組織形式,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既改變了傳統“知識被動灌輸式”教學模式,又改變了“一紙試卷定成績”的單一學業考核模式。

(5)構建了一套标準化的人才培養質量保障與考核評價方案。出台了一系列教學管理規範、專業教學質量标準以及教師考核評價辦法。

主要成效

1)人才培養質量顯著提高。學生獲團中央表彰3項,省級以上學科競賽獎項21項,省級優秀學士論文5篇;獲批省級以上創新、創業項目8項,創辦公司5家,發表論文30篇;130多名學生獲得了諸如ISO22000:2005内審員證的職業資格證書;就業率連續三年超過97%

2)教學改革成效明顯。獲批省級本科教學工程項目3項,省級教研類項目2項,省級重點培育學科、省級校企聯合研發中心各1個;獲批校級專業品牌建設項目、示範性實踐教學基地各1個;出版教材4部;發表教研論文18篇,獲得校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三等獎各1項;建成校級精品課程4門;學生對實踐課程教學滿意度由2013年的63%提高到2016年的91%

3)專業評價。從2014年起,在《中國大學本科專業評價報告》中,本專業排名從無到有、再到連續入選湖北省三星級以上專業排行榜,排名緊随省内食品學科第一方隊之後。

特色亮點

(1)本成果構建的食品類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其核心如下:一是突出卓越工程師核心工程能力培養,把專業培養目标的能否實現,作為設置課程的唯一标準,即宏觀的專業培養目标與微觀的單門課程,二者之間依靠核心專業能力、核心課程群進行銜接,形成一個相互支撐的閉環;二是突出雙證通融培養,将職業認證的相關能力與核心工程能力進行融合,實現工程能力培養與職業從業能力培養的無縫對接。三是突出階梯遞進培養,在兼顧邏輯和能力逐步提升的基礎上,不同的學期設置不同的核心課程群,學生通過課堂學習之後,可直接獲得從業資格的相關知識和能力。

(2)本成果構建的全産業鍊式的“講、訓、展、評”課程教學組織與學業評價模式,融合了教師教學組織模式改革與學生學業評價模式改革,根據食品行業特點,結合“講、訓、展、評”的組織形式,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既改變了傳統“知識被動灌輸式”的教學模式,又改變了“一紙試卷定成績”的單一學業考核模式。

 

】【 打印    收藏】 【關閉
上一篇近幾年學院主編出版教材專著 下一篇“三師協同”全面落實工科類專業本科生實踐創新能力的培養

最新内容

熱門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