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服務面向
本專業學位緊密結合國内新能源新材料、化工行業領域發展動态,圍繞“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中部崛起”和“漢江生态經濟帶”等國家和區域重大戰略,全面服務于湖北省重點産業和襄陽地方支柱産業轉型升級需求。近年來,省域副中心、漢江流域中心城市襄陽現代産業發展勢頭迅猛,在其“一個龍頭、六大支柱”的現代産業布局中,新能源新材料、醫藥化工兩大支柱産業産值之和占全市地區生産總值的17.7%。在襄陽推進綠色高質量發展,加快推動新舊動能轉換過程中,新能源新材料、醫藥化工等支柱産業亟需材料與化工類研究生層次人才和高端技術支撐。
二、特色與優勢
依托湖北省重點實驗室和校級重點學科,緊密對接新能源新材料、化工等地方支柱産業,以新能源材料研究與開發、環境化學工程、資源再利用工程為研究重點,形成了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綠色發展的産學研合作研究和人才培養特色。現有專任教師23人(博士占比87%),其中教授9人,省級以上專家5人;擁有2個省級創新團隊和7個省級教學科研平台;主持國家及省部級科研項目29項,獲省級科技獎勵3項;授權發明專利17項;橫向項目35項,成果轉化10項;近五年科研經費1516萬元,年師均科研經費13.2萬元。
三、人才培養
以校企深度合作為路徑,大力推進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獲省級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省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1個,本科生平均就業率94%以上,平均考研錄取率23%以上,獲省級以上學科競賽獎勵110項。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積極實施“隆中山下黨旗飄”工程、“協同育人337工程”和課程思政,“周末義教”獲省級“本禹志願服務隊”示範團隊。
化學工程
四、學位領域與特色
1、化學工程 研究方向:環境化學工程、資源再利用工程。
特色與優勢:依托湖北省重點實驗室,圍繞區域發展需求,在服務地方支柱産業轉型升級過程中,逐漸形成了有機污染物降解、鄂西北地區土壤及水體重金屬和抗生素污染治理等環境化學工程,農作物資源開發再利用工程等優勢和特色鮮明的研究方向。目前已主持完成國自科基金項目8項,省部級項目7項,橫向項目14項,授權發明專利10項,成果轉化7項。獲省科技獎勵2項,省級教學成果獎1項。
2、材料工程 研究方向:光電材料研究與開發、材料加工工程。
特色與優勢:依托以一流超快激光光譜系統為核心的湖北省重點實驗室,圍繞襄陽市新能源新材料支柱産業發展需求,在新型太陽能電池材料及電荷動力學、發光材料與器件等光電材料研究與開發,高分子複合材料加工工程等領域形成了明顯的優勢和鮮明的特色。主持完成國自科項目7項,省部級項目7項,橫向項目21項,獲省自然科學二等獎1項,授權發明專利7項,成果轉化3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