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隊緻力開發新材料,解決光電催化材料對太陽能的高效吸收和轉換與能源材料高效儲存并轉化中的關鍵科學問題,為環保新技術、新能源、新材料戰略性新興産業提供理論和技術支撐。
研究方向:包括光電功能材料、新型能源材料和增透膜三個方向。方向一主要開展利用光電催化材料對環境污染進行處理與環境監測等方面的研究,研究制備高效光電催化劑,并用于光電催化降解污染物與研制光電化學傳感器,研究如何提高光催化劑的效率,探索光電催化反應機理,為新型環保技術的開發與高效環境檢測光電傳感器等新興産業提供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支撐。方向二拟以農作物廢棄物為原料,利用生物質特有的結構,通過水熱和熱解反應,原位生成多級孔結構的過渡金屬氧化物/碳複合材料,研究其電化學性能,探究廢棄生物質的孔道結構對複合材料電化學性能的影響機制,為廢棄生物質的資源化利用及超級電容器大電流充放電以及循環穩定性的提高提供可借鑒的思路。方向三拟通過簡單廉價方法在常溫下制備出多功能增透膜,用于增加光的選擇性和透過率,促進光電材料對光的高效吸收和利用。
團隊成員:團隊現有核心成員6人(戴高鵬,劉素芹,占丹,肖作安,蔡爽,範紅紅),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2人,講師2人,博士4人,碩士2人。1人獲得國務院津貼,3人獲得國自科基金項目;4人獲得湖北省自科基金項目。團隊成員最大年齡47歲,最小年齡30歲,都屬于中青年骨幹,團隊職稱結構、年齡結構搭配合理,都擅長于材料合成,知識結構互補,相互支撐。
團隊現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已發表SCI論文近50篇,獲批授權發明專利13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