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校聯合培養的博士研究生在國際知名期刊《Food Research International》(影響因子6.475,JCR一區TOP期刊)上發表了學術論文《Rice varieties affect bacterial diversity, flavor, and metabolites of zha-chili》(DOI号:10.1016/j.foodres.2021.110556)。我校聯合培養博士研究生蔡文超為論文的第一作者,食品·化工學院郭壯博士為通訊作者,我校為第一單位和唯一通訊單位,研究工作得到了湖北文理學院教師科研能力培育基金科技創新團隊(2020kypytd009)和國家基金課題培育(2020kypygp010)資助,研究工作以我校食品配料湖北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為依托開展。

該研究從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采集了27個分别以糯米或籼米為原料制備的鲊廣椒樣品,并采用宏基因組學策略對其細菌群落的結構和多樣性進行了解析。通過代謝途徑預測、電子感官技術和代謝物分析,闡明了用于制備的大米品種與鲊廣椒中細菌微生物群落、風味和有機酸/氨基酸代謝物之間的關系。研究發現,雖然乳酸菌在鲊廣椒中占主導地位,平均相對豐度為77.09%,但不同大米原料制備的鲊廣椒其細菌群落結構有明顯差異,采用糯米制備的鲊廣椒中的細菌種類更為豐富。鲊廣椒的香氣受到原料本身的影響,而鲊廣椒的酸味、鮮味和鮮味的回味與細菌群落結構顯著相關,這也使得采用糯米制備的鲊廣椒更酸,并讓采用籼米制備的鲊廣椒帶來了更多的味覺感受。該研究的開展為鲊廣椒品質的評價提供了參考,為華中地區傳統谷物發酵食品的産業化推動提供了數據支持。